董盼博士介紹
畢業于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學博士學位。2007年以來在太鋼技術中心從事不銹鋼及耐蝕合金產品研發及市場工作。
古語有云:“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責任與擔當不斷升華的過程,同時也向我們明示了成大事的一個基本點——對家庭的責任心,但內心深處縈繞著的“科技為本、實業報國”夢始終鞭策著自己。如何將自己在攻讀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更直接地服務于國民經濟主戰場,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問題也成為了董盼博士的困擾。
2007年,董盼博士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來到了山西太鋼,入職技術中心從事不銹鋼及耐蝕合金產品研發和市場工作。進入企業以后自己的技術和經驗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諸多攻堅克難的關鍵項目上屢獲進展。
在先國后家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董盼博士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但每次離別時從妻子眼中讀到的不舍與彷徨,以及每每想到妻子一人肩負著的家庭重擔時,這種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愧疚感就充斥開來,他一面將其轉化成工作動力的源泉,一面也是竭盡所能的利用工作之余為家庭分憂。
這種相守一寸心,相念隔天涯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兩年半,對妻女的思念也與日俱增。這種情緒最終也傳遞到了太鋼的領導層。對于董盼博士工作的認可,對公司人才戰略、人文關懷的考慮,在太鋼的協助下,最終一家人在太原得以團圓。
尊重自己的理想、尊重自己的感情,董盼博士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讓兩者和諧共存。
了卻了內心最大的牽掛,董盼博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的帶頭和參與下,眾多材料在太鋼被研發和生產:
高溫耐蝕壓力容器用合金板材:隨著我國石化、環保等行業的發展,具有良好耐蝕性的高溫壓力容器需求量逐年上升。制造此類容器的材料一般選用共格強化型鐵鎳基合金,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通過團隊技術攻關,太鋼解決了高鋁、鈦含量合金的冶煉和澆注、熱軋開裂、晶粒度控制及板材高溫力學性能等技術難題,開發了最佳鋁鈦配比及加入工藝、高效擴散及窄帶晶粒度控制等關鍵技術,研制出了系列規格的鐵鎳基合金板材產品。截至目前,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包括光伏多晶硅合成、石化烯烴脫氫反應器和蒸汽過熱爐、冶金廢酸再生焙燒爐裝置等,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替代了進口產品,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酸性氣田用耐蝕合金油井管材:我國能源構成特點是富煤少油貧氣,這也是導致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源之一。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但淺層無腐蝕介質的可采儲量越來越少,深層含硫化氫等強腐蝕介質的天然氣開采量正逐年上升,對相應的耐蝕合金油井管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過去,這種材料我國完全依賴進口,交貨期長且價格居高不下。2012年以來,太鋼組建了耐蝕合金油井管產品開發團隊,陸續解決了冶煉效率低、熱加工開裂及成品性能不滿足國際標準等問題,突破了合金熔煉、短時低氧化均質化、高成材率管坯及有害析出相精準控制等關鍵技術,形成了產品等級差異化控制的系列規格耐蝕合金油井管產品。經國內外專業實驗室模擬環境評價,產品各項指標滿足國際標準和全球典型含硫化氫酸性氣田的設計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這次采訪適逢《中國第二屆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國際研討會》的舉辦,我們也把采訪的重點更多地匯集在了會議主題上。開篇與董盼博士的走心之旅也為后續的訪談交流奠定了基礎。
太鋼在鎳基合金研發方面的進展及方向
基于在不銹鋼研發和生產方面的經驗和裝備優勢,太鋼在鎳基包括鐵鎳基合金研發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已取得了矚目的應用業績。比如我們開發的高溫壓力容器用耐蝕合金材料,用于新疆、內蒙等光伏發電項目,替代了進口產品,為我國的清潔能源建設做出了貢獻;在國家863課題資助下,我們發揮產學研優勢,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國內首家自主開發出酸性氣田用低成本高性能井下裝備耐蝕合金材料,通過了國內外專業實驗室的評價試驗,獲得了波斯灣和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的準入資質,為扭轉我國“富煤少油貧氣”的局面和使清潔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未來太鋼在鎳基包括鐵鎳基合金方面的研發還是圍繞我們國家的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趨勢,結合太鋼的裝備優勢,努力開發社會效益突出的各類性能優異的合金材料,逐步替代目前大量進口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為供給側改革和冶金行業去產能工作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方案。
鎳基合金材料的發展趨勢
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高端材料作為支撐性的生產資料需求量也是逐年提高。同時,各行業對材料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和趨于合理,選材就是要使壽命周期成本最低和最大程度減少過程維護的影響。那么,在這種趨勢下,鎳基合金材料就有著巨大的優勢。隨著工藝的進步,鎳基合金也從過去不可高攀的神壇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對于很多設計壽命長的建設項目,包括工業和民用工程,正在越來越多的選用鎳基合金材料來替代原有材料,這對于項目的穩定運行和減少維護成本非常重要。當然,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需要我們努力通過優化成分體系和工藝流程來不斷使鎳基合金材料低成本化,更接地氣,更親民。我相信,在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鎳基合金在中國各行各業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
對本次研討會的體會
中國第二屆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國際研討會已經閉幕了。這次研討會的內容涉及面很廣泛,近30個報告分別從超奧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的產學研用等各方面進行了分享。
產:其中有涉及改善鎳基合金坯料純凈度和均質化技術措施、625合金管坯的研制生產過程、釷基熔鹽堆用GH3535合金無縫管的生產等報告。從中可看出生產廠商在新產品開發、質量提升和穩定性控制等各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顯著進展,對其它企業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無錫大明公司在材料數據庫的建設方面做了有益嘗試,使原來對材料性能碎片化的認識實現了系統化,對下游的選材具有指導意義,更好地起到了生產企業和終端用戶之間的橋梁作用。
學:其中有超奧654SMO的最新進展、電廠濕法脫硫系統的腐蝕與防護、700℃先進超超臨界電站鎳基合金的變形行為等報告。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圍繞超奧不銹鋼和鎳基合金超前的和目前亟需的的應用領域開展了大量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研究工作,對深入材料的組織演化的理解、析出相的控制及變形機理認識等意義重大,對類似合金材料的研發與生產具有借鑒作用。
研:其中有太鋼酸性油氣工程用TGOC27314合金油井管、日本冶金株式會社超奧及鎳基合金的技術進步、先進超超臨界鍋爐用HAYNES 282合金等報告。企業的研發部門在這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圍繞能源開發及效率提升、合金的鈍化膜結構、夾雜物對鈍化膜和耐蝕性的影響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基礎工作,對此類材料的開發及基礎問題的突破起到了推進作用,也是本次會議的一個亮點。
用:其中有高性能奧氏體不銹鋼的成功使用、AL-6XN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新型鎳基合金的演變和材料選擇規則等報告。協會組織和和材料生產商等結合具體的應用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典型材料AL-6XN、6Mo超奧不銹鋼、新研發的2120鎳基合金等的使用工況環境和注意事項,為下游用戶在今后的選材過程中如何避免材料性能的不足和過度而選擇最佳材料帶來了指導和啟示。
總體來看,在上屆會議后的三年中,學校和科研院所、材料生產商及下游用戶在超奧不銹鋼和鎳基合金的研發、基礎問題的認識、生產工藝的穩定控制和優化及選材指導及使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超奧不銹鋼和鎳基合金材料在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本次研討會的交流平臺作用也得到了有力凸顯。
會議的組織總體完善,達到了預期效果,起到了預期作用。需指出的是,應努力避免單方面的介紹,進一步加強互動環節,除廠商與用戶的溝通座談外,會議代表與報告人就演講內容的溝通交流亦應成為會議的精華之一。通過雙方的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大家對演講內容的理解會進一步深化,部分模糊的認識也會更趨明朗,原來的“山重水復疑無路”可能會因對方的一句解釋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余聽眾也可從中受益,這樣一來會議的效果更會錦上添花。無論如何,瑕不掩瑜,本次會議仍不失為一屆成功而特別的學術會議,令人難忘。
從追逐理想到兼顧家庭,從堅守事業到感恩生活,董盼博士向我們詮釋了一個平凡的材料人不平凡的人生。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貞剛自有質、事業無窮年。在這次太鋼技術中心專訪系列的尾聲,我們也不禁感慨:擁有如此眾多頂尖科研人員,這得是多么強大的一個技術團隊,而它背后又得是多么強大的一個企業。為太鋼點贊!